中國現在的市場上面流行的也是常用的熱電偶有以下幾種:
1,鎳鉻硅—鎳硅鎂熱電偶(N型熱電偶)為廉金屬熱電偶,是一種最新國際標準化的熱電偶:
一,化學成份:正極(NP)的名義化學成分為:
Ni:Cr:Si≈84.4:14.2:1.4,負極(NN)的名義化學成分為:Ni:Si:Mg≈95.5:4.4:0.1,其使用溫度范圍為-20~1300℃。
二,技術:N型熱電偶具有熱電動勢較大、靈敏度較高、穩(wěn)定性和均勻性更好、抗氧化性能強、不受短程有序化影響等優(yōu)點,其綜合性能優(yōu)于K型熱電偶。N型熱電偶不能直接在高溫下用于硫、還原性或還原、氧化交替的氣氛中和真空中,也不推薦用于弱氧化氣氛中。
鎳鉻硅—鎳硅鎂熱電偶(N型熱電偶)為廉金屬熱電偶,是一種最新國際標準化的熱電偶,正極(NP)的名義化學成分為:Ni:Cr:Si≈84.4:14.2:1.4,負極(NN)的名義化學成分為:Ni:Si:Mg≈95.5:4.4:0.1,其使用溫度范圍為 -20~1300℃。
三,特點:N型熱電偶具有熱電動勢較大、靈敏度較高、穩(wěn)定性和均勻性更好、抗氧化性能強、不受短程有序化影響等優(yōu)點,其綜合性能優(yōu)于K型熱電偶。N型熱電偶不能直接在高溫下用于硫、還原性或還原、氧化交替的氣氛中和真空中,也不推薦用于弱氧化氣氛中。
2,鐵—銅鎳熱電偶(J型熱電偶)又叫鐵—康銅熱電偶:
一,化學成份:它的正極(JP)的名義化學成分為純鐵,負極(JN)是銅鎳合金,常被含糊地稱之為康銅,其名義化學成分為55%的銅和45%的鎳以及少量卻十分重要的鈷、鐵、錳等元素,盡管它叫康銅,但不同于鎳鉻—康銅和銅—康銅的康銅,故不能用EN或TN來替換。鐵—康銅熱電偶覆蓋測量溫區(qū)為 -210~1200℃,但通常使用的溫度范圍為0-750℃。
二,技術:J型熱電偶具有線性度好、熱電動勢較大、靈敏度較高、穩(wěn)定性和均勻性較好等優(yōu)點。
三,特點:J型熱電偶可用于真空、氧化、還原和惰性氣氛中,但正極鐵在高溫下氧化較快,故使用溫度受到限制,也不能直接無保護地在500℃高溫下用于硫化氣氛中。
3,鎳鉻—銅鎳熱電偶(E型熱電偶)又稱鎳鉻—康銅熱電偶:
一,化學成份:鎳鉻—銅鎳熱電偶(E型熱電偶),也是一種廉金屬熱電偶,其正極(EP)為鎳鉻10合金,化學成分與KP相同,負極(EN)為銅鎳合金,名義化學成分為55%的銅、45%的鎳以及少量的鈷、錳、鐵等元素。該熱電偶的使用溫度為-200~900℃。
二,技術:E型熱電偶電動勢之大,靈敏度之高屬所有熱電偶之最,宜制成熱電堆,測量微小的溫度變化。對于高濕度氣氛的腐蝕不甚靈敏,宜用于濕度較高的環(huán)境。
三,特點:E型熱電偶還具有穩(wěn)定性好、抗氧化性能優(yōu)于銅-康銅、鐵-康銅熱電偶、價格便宜等優(yōu)點,能用于氧化性、惰性氣氛中,廣泛為用戶采用。 E型熱電偶不能直接在高溫下用于硫、還原性氣氛中,熱電均勻性較差。
4,銅—銅鎳熱電偶(T型熱電偶)又叫銅—康銅熱電偶,是一種最佳的測量低溫的廉金屬熱電偶:
一,化學成份:它的正極(TP)是純銅,負極(TN)是銅鎳合金,常稱之為康銅。它與鎳鉻—康銅的康銅EN通用,與鐵—康銅的康銅JN不能通用,盡管它們都叫康銅。銅—銅鎳熱電偶測量溫區(qū)為-200~350℃。
二,技術:T型熱電偶具有線性度好、熱電動勢大、靈敏度高、穩(wěn)定性和均勻性好、價格便宜等優(yōu)點,特別在-200~0℃溫區(qū)內使用,穩(wěn)定性更好,年穩(wěn)定性可小于±3μV,經低溫檢定可作為二等標準進行低溫量值傳遞。
三,特點:T型熱電偶的正極銅在高溫下抗氧化性能差,故使用溫度上限受到限制。
鎳鉻-鎳硅(K型)熱電偶
·鎳鉻-銅鎳(康銅)(E型)熱電偶
·鐵-銅鎳(康銅)(J型)熱電偶
·銅-銅鎳(康銅)(T型)熱電偶
·鎳鉻硅-鎳硅鎂(N型)熱電偶
四,性能:
廉金屬熱電偶合金具有熱電勢高、溫度與熱電勢關系呈線性、熱電勢長期穩(wěn)定性好等 特點,符合國際電工委員會 (IEC)的相應標準.
主要用途:
廣泛應用于國防、科研、冶金、化工、電力、儀器儀表等部門作測溫元件。
熱電偶測溫范圍及公差
名稱 型號 最高使用溫度范圍(℃) 允許偏差(℃)
長期 短期
等級
溫度范圍及允差
鎳鉻-鎳硅 GB/T2614
K 1200
1300 I
-40~1100 ±1.5℃或±0.4%t
II
-40~1300 ±2.5℃或±0.75%t
鎳鉻硅-鎳硅鎂 GB/T17615
N 1200 1300 I
-40~1100 ±1.5℃或±0.4%t
II -40~1300 ±2.5℃或±0.75%t
鎳鉻-銅鎳 GB/T4993
E 750 900 I -40~800 ±1.5℃或±0.4%t
II -40~900 ±2.5℃或±0.75%t
鐵-銅鎳 GB/T4994
J 600 750 I 0~750 ±1.5℃或±0.4%t
II ±2.5℃或±0.75%t
銅-銅鎳 GB/T2903
T 300 350 I -40~350 ±0.5℃或±0.4%t
II ±1℃或±0.75%t
III -200~40 ±1℃或±1.5%t
最高使用溫度范圍指下列規(guī)格:K、N、E、T型為:3.2mm,T為:2.0mm。
K型熱電偶有以下缺點:
1、熱電動勢的高溫穩(wěn)定性較N型熱電偶及貴金屬熱電偶差。在較高溫度下,往往因氧化而損壞。在氧化性氣氛中,直徑3.2mm的K型熱電偶,在 1100℃,1200℃下經650h左右,均超過0.75級允許誤差;但N型熱電偶在相同條件下,經過1000h,其熱電動勢的最大變化為 96.6μV(2.6℃)。在1250℃下經過1000h后仍未超差。
2、在250~550℃范圍內短期熱循環(huán)穩(wěn)定性不好,即使在同一溫度點上,在升降溫過程中其熱電動勢值也不一樣,其差值可達2~5℃。
3、K型熱電偶的負極,在150~200℃范圍內要發(fā)生磁性轉變,致使在室溫至230℃范圍內,分度值往往偏離分度表,尤其在磁場中使用時,長出現與時間無關的熱電動勢干擾。
4、長期處于高通量中子流輻照的環(huán)境下,由于負極中的Mn,Co等元素發(fā)生蛻變,使其穩(wěn)定性欠佳,導致熱電動勢發(fā)生較大變化。
熱電偶在使用過程中常常用會遇到一個尷尬的事情,就是對熱電偶的正負區(qū)分不了,別看這個小問題能弄的你臉紅耳赤,前幾天在一個現場作業(yè)時,正遇到公司領導下來檢查工作,正好有個老兄接熱電偶,可是就因為正負極問題難住了。老總問他哪根是正負啊?他想了好久,說不出來。最后老總他用什么方式來檢測熱電偶的正負極,他還是回答不上來,由于一些生產廠商產品在出廠時沒有詳細標注導致了一些現場操作人員弄不清哪根是正極,哪根是負極,今天就個問題給朋友說一下,以免遇到時手忙腳亂,下面先說一下:鎳鉻—鎳硅熱電偶
先說一下鎳鉻—鎳硅熱電偶的相關參數
鎳鉻—鎳硅熱電偶(K型熱電偶)是目前在500℃以上的測溫區(qū)用量最大的廉金屬熱電偶,其用量是其他金屬熱電偶的總和。
正極(KP)的名義化學成分為:Ni:Cr≈90:10,負極(KN)的化學成分為:Ni:Si≈97:其使用溫度范圍為-20~1100(1300)℃。
K型熱電偶具有線性度好、熱電動勢較大、靈敏度較高、穩(wěn)定性和均勻性好、抗氧化性能強、價格便宜等優(yōu)點,能用于氧化性、惰性氣氛中。K型熱電偶不能直接在高溫下用于硫、還原性或還原、氧化交替的氣氛中和真空中,也不推薦用于弱氧化氣氛之中。
再說一下鎳鉻—鎳硅熱電偶的化學成份:鎳鉻—鎳硅(鎳鋁)熱電偶(分度號為K)的正極為含鉻10%的鎳鉻合金(KP),負極為含硅3%的鎳硅合金(KN)。 ,依據此特性,用磁鐵可以很方便地鑒別出熱電偶的正負極。它的特點是,使用溫度范圍寬,高溫下性能穩(wěn)定,熱電動勢與溫度的關系近似線性,價格便宜,因此,它是目前用量最大的一種熱電偶,鎳鉻—鎳硅熱電偶,K型熱電偶適于在氧化性及惰性氣氛中連續(xù)使用。短期使用溫度為1300℃,長期使用溫度為1100℃。經過選擇后優(yōu)質K型熱電偶可以作為標準,用以分度工作用鎳鉻-鎳硅等賤金屬熱電偶,在這種熱電偶的兩極添加金屬釔及鎂等元素,抗氧化性能可進一步提高,最高使用溫度可達到1300℃。為了充分發(fā)揮廉金屬價格便宜的優(yōu)點,在同一測溫場所中,可多安裝幾支熱電偶,利用其靈敏度高和熱電特性近似線性的特點,達到準確測量的目的,K型熱電偶是抗氧化性較強的賤金屬熱電偶。不適宜在真空、含碳、含硫氣氛及氧化與還原交替的氣氛下裸絲使用。當氧分壓較低時,鎳鉻極中的鉻將則優(yōu)氧化(也稱綠蝕),使熱電動勢發(fā)生很大變化。但金屬氣體對其影響較些因此,多采用金屬制熱電偶保護管。
現在我要告訴大家如何分熱電偶的正負極:首先鎳鉻—鎳硅熱電偶的二根絲有明顯的顏色區(qū)分,有一根是綠色的,一根是灰色的,綠色的為正極,如果是鎧裝熱電偶絲,可以用一個小磁性材料,放在負極面上,也就是灰哪根絲上面,如果有吸引力這個就是負極現在用鎳鉻—鎳硅熱電偶的現場很多,但是好多用戶以經把鎳鉻—鎳硅熱電偶取代了鎳鉻—鎳鋁熱電偶。但仍然有一些老用戶或國外使用鎳鉻—鎳鋁熱電偶。兩種熱電偶的化學成分雖然不同,但其熱電特性相同,使用同一分度表。
檢索范圍: |
關 鍵 字: |